全国统一服务热线:400-000-0000
Tongsheng Technology Co., Ltd
桐盛科技
欢迎关注南昌桐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!
运营占比升至35%:智慧公厕行业“建设+运营+服务”全生命周期转型路径
来源: | 作者:桐盛科技 | 发布时间: 2025-10-29 | 2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智慧公厕行业的竞争已从单一维度的硬件比拼,升级为“技术研发+场景适配+生态服务+区域深耕”的系统性竞争。

随着“厕所革命”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深度渗透,智慧公厕行业已告别单纯的设备安装与项目交付时代,迈入“建设+运营+服务”的全生命周期竞争新阶段。2024年中国公厕改造市场规模达587亿元,预计2025年将攀升至678亿元,其中运营服务市场占比已从2020年的18%提升至2024年的35%,长期运营能力成为厂家核心竞争力的分水岭,推动竞争格局发生根本性重构。

(一)竞争逻辑转型:从“一次项目交付”到“长期价值共创”

传统智慧公厕竞争聚焦于项目投标报价、硬件配置参数与工程交付效率,本质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厂家盈利依赖设备销售差价,项目交付即意味着合作终止。而当前行业竞争逻辑已转向“长期价值共创”,核心变化体现在以下三大维度:

 盈利结构:从“硬件依赖”到“多元创收”

传统模式中,设备销售是智慧公厕厂家主要收入来源。如今,设备销售占比持续下降,运维服务、增值业务等占比显著提升。例如,深圳龙吉顺通过承接深圳市南山区五年期运维项目,获得2.1亿元稳定合同收入,成功摆脱对单一项目销售的依赖,实现收入结构的多元化与稳定化。

 合作关系:“供需买卖”到“战略伙伴”

厂家与政府、物业等客户的关系不再是简单的“供方-需方”,而是深度绑定的“战略合作伙伴”。智慧公厕厂家需全程参与运营规划、成本控制与服务优化,成为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以北京环卫集团为例,其通过智慧环卫平台接入全市93%的公共厕所,实现15分钟内故障快速响应,为城市公共服务效率提升提供关键支撑。

 核心能力:“硬件研发”到“运维数字化”

行业技术研发重点已从“硬件性能提升”转向“运维数字化、服务智能化与成本最优化”。例如,常州桐盛科技等企业已构建“设备+平台+运维”三位一体的核心能力,其自主研发的智慧公厕云管理平台可实现30余座公厕的集中监控与精细化运营,大幅提升运维效率、降低运营成本。

(二)运营模式创新:三类主流模式的实践与成效

为适配“长期价值共创”的竞争逻辑,行业已探索出三类成熟的运营模式创新,均实现“政府减负、企业盈利、公众受益”的多方共赢。

 PPP合作模式:风险共担,收益稳定

该模式由政府与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,企业负责长期运营并分享收益。核心是通过“风险共担、利益共享”缓解政府财政压力,同时保障企业长期收益稳定性。

上海案例:2024年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厕运营,累计签约项目金额达9.8亿元,既减轻政府短期基建投入压力,又通过标准化运营提升公厕服务质量。

柳州案例:在200座智慧驿站BOT项目中,创新风险分担机制,政府设定6.4万元/年/座的补贴上限,企业则通过共享铺面租金、新媒体广告等市场化收入覆盖运营成本,形成可持续的盈利闭环。

 以商养厕模式:空间赋能,收益自平衡

该模式突破传统公厕的单一功能属性,通过“空间+服务”的复合设计,叠加商业业态与增值服务,用商业收益覆盖运营成本。

典型案例:成都环宝侠绿色智慧厕所,采用“1+X”百变空间设计,“1”为核心如厕功能,“X”为叠加的便利店、面馆、多功能厅等业态。单座厕所可创造6-8个就业岗位,且商业收益完全覆盖运维成本,实现“运营不依赖补贴、服务可持续升级”。

 数据服务模式:数据变现,价值延伸

该模式以公厕运营中积累的“客流量、使用频次、环境数据”为核心资产,通过数据分析为城市管理、商业运营提供决策支持,实现数据资源的价值变现

北京环卫集团是典型代表:其通过分析公厕客流量数据,一方面为城管部门提供公厕布局优化建议,助力城市公共资源合理配置;另一方面向商业综合体输出消费行为洞察,辅助商业运营决策。目前,该数据服务板块年收入已超500万元,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。

智慧公厕行业的竞争已从单一维度的硬件比拼,升级为“技术研发+场景适配+生态服务+区域深耕”的系统性竞争。未来,企业需在技术上突破AI算法、国产化适配等核心壁垒,在场景中精准匹配不同区域需求,同时通过生态合作与数据运营构建长期护城河。